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。
——王勃
“宇宙无限,浩瀚无垠”(To infinity and beyond)是卡通人物巴斯光年(Buzz Lightyear)的口头禅,也是我看完BBC纪录片Space Odyssey Voyage to the Planets后的唯一感觉。(以下ctrl+v一段简介)
一项长达六年的终极太空之旅,突破人类生理及心理极限,挑战辐射、热能、气压、太阳风暴的致命重击,五名宇航员一次徘徊生死边缘的冒险探索……
想象一下从布满火山的金星超高温熔岩区出发,被火星的巨大龙卷风吞噬,或是尝试钻入彗星松散的表面。《星际漫游》讲述人类在太阳系务处探险的迷人故事。经历这段人类终极冒险旅程的惊险和壮观奇景。
五名航天员开始这段奇妙又令人生畏的旅程。他们的任务是在太阳系最极端的星体上降落和探索。紧张刺激的场面带来不楞思议的壮观场面,在这段终极旅程中,航天员被推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极限。
片子里面有一句话:地球是人类的摇篮,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。走出地球对于人类来说是必然的,只是我们需要多少时间而已。显然现在还没有到那一天,我们依旧热衷于军备竞赛一类的事儿,当真是“与人斗,其乐无穷”,尽管我们会为我们现在的行为找出诸多借口,但当我们后代的后代在地球以外的什么地方回首地球往事,对我们的感觉一定和我们对奴隶制社会的感觉一样。
根据“囚徒困境”理论,个人自私的本质很难达到所有人共赢的结果,除非我们所有人能抛弃成见,紧密团结,而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但一直以来,人们在面对强大外敌的时候会表现得格外团结,所以我就想,当地球人面对邪恶的外星人的疯狂进攻时,人类应该就会表现得十分团结了吧。就如同我们在《独立日》中看到伊拉克和以色列的空军在一起大战外星飞碟,在《三体》中读到北约和总参在一起开会一样。当然,我也承认,最近关于科幻的东西看多了……
学习两样东西让我们感到渺小,一样是考古,一样是天文,学考古让人感觉人生如白驹过隙,说完就完,而学天文则感觉自我不过是沧海一粟,微不足道。真是遗憾,我的名字把这“考古”“天文”两样都沾上边了……
把两个结合起来吧,就是“宇宙无限,浩瀚无垠~”
巴斯光年的口头禅“To infinity and beyond”
大陆版翻译为:飞向太空,宇宙无限!
台湾版翻译为:飞向宇宙,浩瀚无垠!
我喜欢大陆版的译法,更顺口。
“宇宙无限嘛……想到外星人……外星人进攻地球……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抵抗外星人……
这个套路”
你的思维比我还跳跃啊,汗~~前文一次外星人都没提到,谁能想到外星人?(仅说“一项长达六年的终极太空之旅,突破人类生理及心理极限,挑战辐射、热能、气压、太阳风暴的致命重击,五名宇航员一次徘徊生死边缘的冒险探索……”)
嗯,法国的语言天才,可惜早逝。大概天才都是早早把精力用光了,这种人现在少啊……
宇宙无限嘛……想到外星人……外星人进攻地球……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抵抗外星人……
这个套路
我的疑问是“囚徒困境”跟你说的宇宙,考古有什么关系?
商博良竟然是个外国人……
你的爱好很跨度,赞
“根据“囚徒困境”理论,个人自私的本质很难达到所有人共赢的结果,除非我们所有人能抛弃成见,紧密团结,而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但一直以来,人们在面对强大外敌的时候会表现得格外团结,所以我就想,当地球人面对邪恶的外星人的疯狂进攻时,人类应该就会表现得十分团结了吧。就如同我们在《独立日》中看到伊拉克和以色列的空军在一起大战外星飞碟,在《三体》中读到北约和总参在一起开会一样。当然,我也承认,最近关于科幻的东西看多了……”
————不明白,怎么扯到这上面来了?
“学习两样东西让我们感到渺小,一样是考古,一样是天文,学考古让人感觉人生如白驹过隙,说完就完,而学天文则感觉自我不过是沧海一粟,微不足道。真是遗憾,我的名字把这“考古”“天文”两样都沾上边了……”
————哪一门学科又不是这样呢?难道你不会在一大堆复杂的生物体和物理深沉现象之间产生渺小感?有点奇怪。
很喜欢天体学
我原来还都考虑过的专业……考古本人喜欢埃及,天文吸引我的是黑洞。
现在想想,唉……
不过再喜欢也比不上商博良啊……
你说反了……
PS.已订正
只可惜我不学“考古”与“天文”,因此感觉不到个人的渺小。
应该说你的姓是天文,名是考古。哈哈~~
P.S. 以斯列==>以色列